当前位置: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 >> 资讯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历史与变迁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5日

  李胜利是景德镇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馆长。专注于“ 十大瓷厂”作品收藏的李胜利将他的个人藏品办成了主题博物馆,这与他之前的工作经历密不可分。

  “‘十大瓷厂’时代特征非常明显,可以说是一批在特殊年代烧造的‘国窑瓷’。但当时没有人系统地进行收藏和研究,很多精品散失在民间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一些当年的制瓷工艺也在失传。”李胜利说。

  也正是在2010 年,民间办博物馆有了一个明朗的政策,该年1 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

  如今坐在自己苦心打造起的博物馆里,李胜利很自豪地说,“景德镇制瓷技术在古代的发展有很多人在研究,解放后反倒脉络不是很清晰。我们不仅有实物,而且通过走访300 多位老一辈的专家,已经梳理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资料。”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收藏领域,个人对博物馆的投资热潮成为近几年引人关注的一个现象。用景德镇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占兴华的话来说,或许在很多城市民办博物馆还是零突破时,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已进入到“二次”创建的升级阶段。毋庸置疑,作为一个文物大市,景德镇民办博物馆发展有其自身优势和先决条件,“景德镇不乏资源,仅陶瓷的种类分门别类就有九大类,可展示的内容十分丰富。”占兴华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民办博物馆既要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又要实现自身长远的发展,就要有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的支撑。”

  同时,严格审批还体现在“宁缺毋滥”,“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的民办博物馆只能是一家。” 占兴华告诉记者,目前景德镇民办博物馆数量的递增在放缓,鼓励已有的做强做大成为景德镇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和发展的工作重点。

  创新力不足、文化产业开发滞后是博物馆市场化运作的症结所在。作为对国有博物馆重要补充的民办博物馆,其自身具备市场灵活性更容易发挥其发展优势,“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应当成为民办博物馆背后的文化产业链,以此来涵养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占兴华说。(来源于景德镇日报)